诗华报道:【心向太阳25专稿2】戏剧嘉年华:绽放不息•戏剧之花





戏聚嘉年华以“汇聚”为名,意在将大马和亚洲各地的戏剧专家学者达成跨界连结,展现百年马来西亚华文戏剧的发展脉络与文献光影,达成戏剧文化的双向交流与共构。
心向太阳剧坊主席兼“戏聚嘉年华”总策划沈国明说,本次活动是配合心向太阳剧坊成立25周年银禧纪念举行,戏聚嘉年华的核心理念是“戏聚”者,聚戏、聚人、聚心也。
他说,戏剧并非封闭的文化,而是穿梭历史与现实,连接各地人民的情感载体与文化桥梁,希望各方能够秉持“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”的精神,力挺这项意义深远的文化活动。
节目内容包括舞台剧、研讨会、展览、戏剧文化艺术市集、座谈会、出版、分享会和户外田野调查。
# 一、《太阳花开25年》特刊出版
在芸芸文化团体中,能坚持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剧团,寥寥无几。2025年,心向太阳剧坊迎来了创团25周年的重要时刻。为此,他们推出银禧纪念特刊《太阳花开25年》,文近十万字、精选照片近千张,不仅全面记录了剧坊的发展脉络与创作轨迹,也是一部为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发展历程的文化档案。
这部特刊,既收录了来自海内外戏剧学者的深情献词,也细致梳理剧坊二十五年来主办的各类文化活动——从舞台创作、艺术教育、到跨领域合作、社会倡议。每一篇文章、每一张照片,都是剧场成长的见证,也折射出马来西亚华文戏剧走过的光辉历程。
二、戏剧文化艺术市集:当戏剧走入人间烟火
为庆祝25周年,心向太阳剧坊也策划举办了别开生面的“戏剧文化艺术市集”,以“戏聚一堂·艺汇人间”为主题,邀请本地文创者参与其盛。市集中不乏别具匠心的戏剧衍生品——剧本、评论、影音光碟,以及手工艺、剪纸、插画、绘本、布艺等琳琅满目的文化创作,充分展现剧场人跨界交融的艺术想象力。
在这片温暖的市集中,观众不仅能听见剧场的声音,更能触摸舞台背后的温度。戏剧,不再只是舞台上的演出,而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市井巷弄中也能被感知与品味的文化存在。
三、策划百年展:让马来西亚华文戏剧走入集体记忆
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并非一朝一夕而来,其根源可追溯至1907年吉隆坡“文明戏”戏班上演的《徐锡麟》。1913年,新加坡普英善社更以白话剧形式登台演出,推动社会改革。1919年,五四运动的文化浪潮席卷南洋,正如已故文史学者方修先生所言,这是马华戏剧孕育的起点。
百年来,华文话剧在这片土地上与国家命运并行:抗战时期唤醒民族意识,独立前夕争取自由话语,战后则以“落地生根”的姿态参与本土文化重建。华社所珍视的文化符号,在历史巨变中始终未曾中断,靠的是一代代剧人以生命守护的信念。
值此文化里程碑之际,心向太阳剧坊与马大中文系一年级学生,共同策展《绽放戏剧之花:大马华文戏剧百年展》。
该展览拟全面整合各地社团、会馆、校友会与教育单位等戏剧资料,梳理大马华文戏剧百年演进轨迹,呈现其在社会启蒙、文化传承、身份建构等方面的重要贡献。此举不仅是文化展示,更是一份文化责任的实践。
四、舞台剧《奋斗》
为纪念成立25周年,心向太阳剧坊推出舞台剧《奋斗》,以动人故事和深刻主题,为剧坊的银禧之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音乐剧围绕三位青年——雯、童与敏——在生命低谷中挣扎与奋起的经历,展开一场有关命运、梦想与尊严的生命叩问。
这部作品以“心向太阳”为主轴,展现个体在面对身体缺陷、疾病困扰和社会偏见时,如何挣脱命运束缚,重拾生活的希望与尊严。
三个生命,三个世界,同一个信念
雯,是一名身体有缺陷的少女。四肢扭曲的她,不愿接受怜悯,选择在街头卖花,用自己的双手对抗命运的不公。尽管面对冷眼与嘲讽,她始终坚守初心,渴望靠努力赢得尊重。
童,是一位感染爱滋病的年轻女子。她渴望爱情、渴望家庭,却因病遭受社会歧视与亲情裂解。在孤独与绝望中,她几度崩溃,但在友人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中,她学会接纳自己,重建生活的勇气。
敏,是一位立志以戏剧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作者。在追梦的旅途中,她遭遇创作瓶颈与质疑之声,但始终未曾动摇理想。最终,她通过戏剧找回了自我,也完成了记录历史、传承文化的使命。
三条人生线索在舞台上交错碰撞,不同的困境,同样的坚持——那是一种对生命不低头的态度,也是剧名《奋斗》的精神所在。
音乐,是对命运最温柔的抵抗。作为音乐剧,《奋斗》以多首原创曲目串联情感线索,抒发角色内心的痛苦、迷惘与希望。音乐时而低沉,如要在街头独唱的那一刻的孤独;时而澎湃,如重面对病情勇敢宣言的呐喊;也时而温柔,如敏在剧终时写下的那句“历史要被记住,梦想不该熄灭”。
旋律和文字交融,把观众带入角色的心灵世界。每一段旋律,都是一次疗愈;每一段和声,都是一次觉醒。
《奋斗》不止是一场戏,更是一种社会呼吁——呼吁理解、包容、共情与坚持,向观众发出五个讯息:
坚韧与希望:无论命运如何崎岖,只要心中有光,前路便不黑暗。
自我价值: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,不应被外貌、病症或标签所定义。
梦想的力量:梦想不是奢侈,是活着的理由。坚持,是对生活最深的信仰。
信仰。
爱的包容:唯有爱,能让被边缘化的心灵重拾归属与勇气。
历史的传承:正如敏的创作提醒我们,艺术不仅是表达,更是传承和记录。
△《奋斗》是关於个人成长与奋斗的作品,更是一部关於社会包容、爱与希望的颂歌。
一部献给现实,也献给理想的作品
《奋斗》是现实主义的,也是浪漫主义的。它从真实出发,不粉饰困境,却用艺术赋予人面对苦难的勇气。在剧坊25周年之际,这部音乐剧不仅是回顾,更是宣言——宣告艺术的力量,仍能照亮这个充满裂缝的时代。
该剧制作人和导演是沈国明,戏剧构作孙天洋和沈国明,音乐总监李振城和陈秋风,主要演员是甄瑜潼、罗敏儿和李亦雯,台前幕后动员40名人员参与。
心向太阳剧坊用一部《奋斗》,将现实的沉重转化为舞台的光芒,也为这个多元而复杂的社会,献上一份关于生命尊严与人性温暖的沉静表达。
“文化若失其一角,马来西亚就不再完整。”这是心向太阳剧坊始终坚持的理念。正因如此,他们诚挚呼吁社会各界共襄盛举,无论是资料提供、资源协助、经费支持或宣传推广,皆是让“戏剧之花”继续绽放的关键养份。



有意出席或赞助“戏聚嘉年华”系列活动,可联系心向太阳剧坊(016-2322693)。民众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,亦可到心向太阳剧坊脸书专页查询。